《誰是外來者》:南越淪陷後她成功來台,多年後在兒子的鼓勵下成了越南語老師

《誰是外來者》:南越淪陷後她成功來台,多年後在兒子的鼓勵下成了越南語老師
張婉貞與兒子蔡宇傑。Photo Credit:蔡宇傑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如今,張婉貞在永和、文山社區大學、金甌女中等校教授越南語,說起來,這算是小兒子蔡宇傑牽起的緣分。她的兩個兒子小時候並沒有刻意學越南文,一直到大兒子上國中,央求媽媽教他越語,才從簡單的數字一到十開始學。

文:黃文鈴

差點來台留學的張婉貞

在台灣的越南華僑以肉身化作一座橋梁,將過去的記憶、文化與語言,帶到這座島嶼。儘管過去的苦痛可能不忍回首,卻在新的落腳處結出意想不到的果。

張婉貞一家就是最好的例子。1978年,她的哥哥張華憑著過去在台留學取得的台灣護照,申請出境順利抵臺後,再透過「仁德專案」申請三個妹妹來台灣,三年後終於通過審核。

1981年12月,張婉貞與二姊、小妹一同來臺,救總的人來接機,每人發了一條薄薄的秋被。隔天,張華將三姊妹接到永和竹林路的租屋處,與住在附近的堂哥互相照應,這裡成了她們在台灣的起點。

張家在越南堤岸是富裕人家,住在第五郡的他們經營雜貨生意,更是台灣漁網的總代理,住的樓房有九層樓高,睥睨整條街巷,家裡人口眾多,甚至請了總鋪師,餐餐開飯都坐滿三桌。

但這樣的富裕日子,卻始終籠罩在戰亂陰影中,自她有印象以來,越共常常以游擊戰方式攻打南越,學校不時因戰火襲擊而停課。當時她就讀的鳴遠中學,聘請了許多台灣老師,常常在課堂裡提起台灣的好,「台灣是我的夢,我就很想來台灣讀書。」

越南共和國時期,中華民國政府持續接受越華學生申請來臺讀書,也成為越南華僑躲避兵役的管道,每年統一於越南華校高中舉行大學入學資格考試,通過考試後,便可向台灣的大學申請入學。哥哥張華也是循此管道,考上成功大學建築系。

照他的說法,越僑學生考上台灣的大學後,得自己想辦法前往台灣,向學校報到。「到不了,學校也不會管你。」當初他已屆役男年齡被阻攔出境,只好偷渡取道柬埔寨,在1966年抵達台灣,趕上開學。

296049044_349242224078654_91647981245957
Photo Credit:黃文鈴/聯經出版社提供
張華

張婉貞本來也抱著同樣的夢想,中學畢業後,她順利考上台灣師範大學,但南越還在打仗,禁止年輕人出國。她後來找到來台門路,「當時有個老太婆要去台灣醫病,我(打算)假扮她孫女陪她去,我就留下來。」什麼都談定了,眼看夢想成真只差一步,張婉貞的媽媽卻因捨不得女兒遠行,日夜淚流不停,哭到她心軟忍痛放棄。這個決定成了她終身的遺憾。如今年過七旬,談起往事,她仍深感後悔。

遭越共清算,珠寶藏身

決定留在越南後,她開始教職工作,在一所國中教課。西貢淪陷後,原本越共有意要換掉校內所有老師,後來因師資不足才作罷。但她描述,儘管校務運作依舊,一切卻都變了。老師們被迫集體接受政治思想改造,拋去舊時代的思想,彼此批評、發表言論,牴觸共產制度的人隨即遭開除。

這批舊制度下的老師遭到嚴格監控,她指稱,包括校長、教務主任都是間諜,「我還記得我們教務主任別號叫東風,就跟電影一樣間諜是有外號的。」當時人心惶惶,校內老師互相防備,怕不小心說了越共的壞話遭到檢舉,也怕被惡意栽贓或誣賴,枉受牢獄之災。

不僅如此,共產黨接管學校後,刻意採不同工同酬,校長、主任、老師、警衛,全都領一樣的薪水。她描述,發餉當天只給微薄薪水,其餘以豬肉、米、糖或香菸相抵,「不是免費的,但以便宜的價錢賣給你,當時物資缺乏,買到已經不錯了。」但以老師身分,提著一塊豬肉走回家,與以往高高在上、受人景仰的形象大相逕庭,讓她深感挫折又丟臉。

不僅工作受挫,張家在淪陷後遭到越共清算,全家人被趕到同一樓層居住,其餘八層樓全遭軍隊霸占。更誇張的是,除了張婉貞因為擔任老師,以「幹部」身分得以自由出入,其餘家人在軍隊搜刮家裡的時間竟遭到軟禁。

為了不讓父親辛苦攢下的家當被搜刮一空,張婉貞想方設法,將家中金銀珠寶偷渡出去。每天出門去學校時,就是最好的時機。

採訪時,張婉貞在身上四處比劃:「在鞋底挖洞,兩隻鞋藏二兩黃金;頭上戴帽子、肚子圈很多條金鍊、手臂也是,在布鈕扣放鑽石,(有)很多技巧啦。」

為了不讓人起疑,她牽著腳踏車經過在家門口站崗的士兵時,會刻意跟他們聊上幾句,掩飾發抖的雙腳。就這樣一天天將珠寶偷偷運出,寄放住在鄉下的窮親戚家,等風頭過了再悉數領回。回想這段驚險過程,她也佩服自己當年膽識過人。

不會台語,就是外星人

張婉貞在受訪時,多次以「好膽」來形容自己的個性,不論是當初面對侵占家產的越共,或是來台後人生地不熟、人生得全數重來的境遇。

她細數剛來台灣的第一份收入是到台視當越語配音員,五分鐘的台詞,換得六百塊台幣輕鬆入袋。後來她做過保險業務員、秘書,更曾替一家電腦工廠拉到數百萬元國外訂單,這在當時可是筆大數目,讓她一吐最初被人看不起的怨氣。

就連學台語,她也全憑膽識。張家是潮州人,在家說潮州話,在學校說國語與廣東話,「我是來台灣才學台語。」張婉貞的夫家是臺中人,新婚不久就碰上農曆新年,親朋好友來家裡作客,「當初台語都不會,第一個先陪笑,再奉茶坐下來聽他們聊天。」她意識到,嫁給台灣家庭,不會台語就是外星人。張婉貞靠著多聽、多問、多講,慢慢台語變得流利,受訪時更不時來幾句台語,道地的腔調全不見生澀。

她笑說,剛來台灣有人知道她不懂台語,會故意以台語捉弄她,甚至衝著她喊:「越南婆子。」但她同事誇讚她台語腔調好聽,鼓勵她多講,「敢講最重要。」不只語言,在越南家,有總鋪師會準備三餐,她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,也是嫁進台灣家庭才開始下廚學煮菜,最後獲得婆婆稱讚好廚藝。